去一趟烏鎮 衝著這家絲綢文化主題的藝術範酒店/論 報

來源:

2021-11-19 08:15:59

瀏覽次數:3903

論 報大陸新聞中心編輯

烏鎮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百業興旺,商貿繁盛商號林立,悠久地桑蠶歷史,造就瞭如今烏鎮燦爛的桑蠶文化。早在4000多年前,烏鎮的桑蠶文化就逐漸顯露,直至明清時發展到頂峰,隨之鎮上也出現了規模較大的手工作坊,民國初衍變為絲綢同業行等商會組織,逐漸成為蠶商們聚集在一起交流行情、洽談商務的重要場所。

時代更迭,商號會館逐漸沒落,所幸的是商舖作坊尚在,商號會館總體格局尚存。因為左側坐落著江南舊時的手工作坊,這片區域開酒店也得圍繞絲綢主題。益大絲業會館另闢蹊徑,以江南特色的絲綢文化為依托,與所在地區江南文化進行完美融合,使得「益大絲業會館」從誕生之日起,就既具備了主流高端酒店的豪華與舒適的基本元素,也充滿了烏鎮這個江南小鎮的獨特地域文化魅力,秉持了傳統江南式審美,整個酒店就如整個景區南端的一個精美藝術品。

益大絲業會館總體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由彩衣樓和益初樓組成,層高三層,配置客房數33間,有主題餐廳、豪華包廂、會議室等設施;會館建築風格融合烏鎮傳統民居和民國風格建築,與江南的古鎮韻味融合一體,寧靜悠遠,遠離市井喧囂,小天井式的院落與客房相連,是地道的江南院落格局。

會館室內設計則搭配烏錦、刺繡、木雕等元素詮釋江南獨特的文化,每一處個性化的設計,都在靜謐的空間之中釋放出無限的文化藝術魅力。 會館位於烏鎮景區的南端,以含蓄內斂又充滿設計感的方式呼應所在地的絲綢主題,如益初樓大堂的背景牆、休息區的壁畫,絲綢元素都藏在細微之中,是極考究的。

會館前台背景牆為定製藝術品《高鳳亮節》,以金屬為胎,採用金屬鍛造、拋光等工藝,輔以蠶絲線為點綴,整體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大堂休息區採用金包骨的設計,保持原木構空間形態,同時以蘇繡、木雕等藝術品營造氛圍,中間兩幅刺繡以雕刻的精緻木雕為畫軸,由蘇州國寶級非遺傳承人王麗華為絲業會館專門定製而成,王麗華的作品也曾被法國總統收藏。

由大堂移步至走廊,往來穿梭的工作人員服飾皆為絲綢製品,一顰一笑盡顯江南女子的典雅與婉約。走廊的庭院兩則空靈鼓迴聲空靈又悠揚,客房的房卡袋、被褥、夜床禮品絲帕,房間小景佈置擺社牆壁畫、雙面扇,每一處都充斥著江南地區凝結了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藝術結晶,自然而然的設計感,再現了這整座樓江南錦繡的氣質。

叩開兩扇莊重大氣的銅門進入大廳,彩繪玻璃屏風矗立兩旁,民國時期的場景映入眼簾,留聲機、復古收音機、老式電話機,即體現出民國時期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也展現了中西融合的完美質感。就連餐廳也延續著民國場景氛圍設計,這間上下兩層半開放式的就餐空間貫穿簡潔、明快的設計線條,裝飾著彩色玻璃,棕色桌椅,復古典雅。餐桌的裝飾精美,擺設精緻。這獨具匠心的擺設與佈局讓人再次到那個百年以前的民國場景,傳統與現代就在這所餐廳中完美融合。

良好的居所,不僅僅是放鬆身心,還需要一所安頓身心的空間,在益大絲業會館無論居住、還是度假,都能找尋到美好空間中不斷迭代的生活方式。會館擁有客房33間,淺色為主基調,內部採用淺灰色的木飾面,整體色調柔和高雅,局部點綴剔紅營造空間色彩氛圍,打造家外之家的居住空間。中西混搭的真皮家具、羊毛材質的輕柔地毯、手工刺繡的牆壁畫、小巧玲瓏的首飾盒和天然蠶絲織錦的床品;智能的衛浴衛浴設備、採光性極強的室內空間,造就了一個身心放鬆的棲居之所。

益大絲業會館對公共區域的營造和共享空間的設計十分細緻,會館的茶室、書畫區、宴會廳、會務區獨到的刺繡畫作、工筆手繪,竹簡捲軸、筆墨紙硯、茶具瓷具等,可以讓有著共同興趣和藝術愛好人們聚集於此,品一杯桑葉茶,聽古琴聲絲絲入耳。而身處益大絲業會館,正是文化空間的潛移默化的延伸,讓它的非遺文化如絲綢、刺繡、木雕、茶道,完美地融合到酒店空間設計的各個部分,營造了一種開放的文化藝術共享空間。在這裡,素不相識的人可以自由地交流他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喜愛,在廊道上、廳堂中、茶室裡駐足欣賞或感受這文化的魅力,說著對著它的獨到見解,相互靠近。

絲業會館,從不擔心時間難以打發,你可以到游泳池裡自由暢遊,也能夠在酒店水療館中享受定制的SPA護理,還能夠走出酒店感受江南小鎮特色的歷史文化和美食體驗。如今,酒店真正的意義不單單是一個落腳棲息之所,它融合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擷取文化藝術的魅力,將絲綢文化的元素巧妙地嵌入到酒店的設計之中,以文化融合為理念,重新架構中華工藝渾然天成的古樸質感。

論 報   https://www.debate-new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