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 宋曉明個展臺東展出/論 報
來源:
2021-12-30 07:56:10
瀏覽次數:3755
來源:
2021-12-30 07:56:10
瀏覽次數:3755
論 報–莊聖雯/臺東
「浮光掠影.宋曉明個展」自111年1月1日至1月27日於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主展覽室展出。宋曉明1967年生於花蓮,1994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後,赴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城市學院完成藝術創作碩士;之後又於英國國立蘭卡斯特大學蘭卡斯特當代藝術學院取得視覺藝術博士,博士論文收錄於英國大英圖書館;國外旅居求學期間屢屢獲獎,學經歷相當豐富,目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
此次展出宋曉明的最新作品,為英國時期從事博士研究的創作實踐之延續,針對寫實主義的傳統立論與爭議提出個人的見解。所謂「寫實主義」,大致可以包含兩大類型:視覺性寫實與觀念性寫實,前者著重在對象物的視覺忠實再現,後者則強調概念式的視覺表現,觀看者的參與至關重要。宋曉明作品經常在非具象象的背景前,呈現虛構的安排,幾可欺騙觀眾眼睛的膠帶,勾勒出畫面所呈現的顯著特徵,例如光與影的交互影響與變化。這些透過精細描繪而產生栩栩如生的觸感,強烈吸引觀者進入一個視覺上的實體世界,然而當那些對畫面中透過繪畫與原始媒材交互作用而產生的「真實感」,被長時間「觀察」的理解所挑戰之後,觀者將發現這些影像都只存在於二度空間,一切都是視覺上的虛幻,我們眼睛所見的現實並不全然真實。
若仔細觀賞宋曉明的每一件作品,可以體會他想要傳達生活上的感受和幻想,這些想像與感受卻如夢境般地無法捉摸與掌握。然而,透過畫中強烈的質感刻畫與深沉的圖像隱喻,那些不能觸及的抽象境地卻又實際連結起觀者不同的想像與記憶。更深入而言,宋曉明以看似極其逼真的影像,挑戰著觀眾的視覺,也傳達了某些抽象的思維。整體創作以橫跨了視覺性與概念性的寫實形式,並結合繪畫語彙中的物質性及精神性,在「真實」與「虛構」之間、在「認知」與「想像」之間。可見宋曉明的作品除了提供當代繪畫的另一種契機,同時也令人重新反思「視覺幻象的產生,是否正好揭示了人們對於事物表象的慣性與偏執。
論 報 https://www.debat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