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老寶雞 從龍泉巷到十八孔橋/論 報

來源:

2022-01-11 08:27:32

瀏覽次數:3730

論 報大陸新聞中心編輯

陝西省寶雞市有山有水,孕育出敦仁堡、龍泉巷這些地名。敦仁堡內的敦仁堡小學已創立百餘年,「好書立仁敦仁爾雅」的校風至今傳承;龍泉巷出泉水,汩汩湧泉,過去長期供應寶雞老車站、中山東路一帶居民用水,龍泉巷也曾是個商業旺市,而行至龍泉巷拐彎的引渭渠,則把這兩個寶雞老地標相連,一路溢滿市井味道。

揀個暖冬日,步行走了從市區龍泉巷到十八孔橋這條線路,出發點在引渭渠的老城北捩點,即引渭路到群眾路的出口,渠下面的路口有個長源飯莊,算是個比較老的店了。引渭渠從西關那邊過來,一路向東,走到這裡開始稍往北拐,跟著碧綠的渠水沿渠岸綠化帶走到龍泉廣場,看渠水經過岸邊假山,又小拐一下,鑽進群眾路下隱藏的涵洞,穿過馬路,來到路東瓦場街的一側。

上至假山頂觀景平臺,此處有一造型考究的井名曰「龍井」,井中泉水甚是清冽,並有金魚幾尾。據附近一老者說,泉水用暗管引自摩天院路半崖之泉口,彙聚龍井中,又從假山罅隙流入引渭渠內,常年不絕。龍泉來歷相傳與金台觀張三豐有關,龍泉甘美清澄,旱澇不息,過去曾常年供應寶雞老火車站、中山東路、瓦場街居民用水,附近單位的老人都能回憶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手拿牌子排隊接水的情景。

因有龍泉,就有了龍泉巷、龍首、龍嘴巷、龍尾這些老寶雞地名。 龍泉巷這個地名以前在寶雞名氣很大,但不少人不知道在哪,還有人誤以為老龍泉中學門前的那條巷叫龍泉巷。其實不然,龍泉中學那條巷叫「群建巷」,龍泉巷即現今的群眾路,從老車站到軍分區這一段。

現在的寶雞人不解:群眾路明明是條大馬路,咋會是條巷?其實解放前,從北邊隴縣、千陽進寶雞城區,走的趙南壩,即從軍分區半山上過來和摩天院路連接,摩天院路幾十年前還叫四馬路,然後從四馬路進城。龍泉巷這一帶過去是個熱鬧的糧市,據一些老寶雞回憶,那時龍泉巷是一條不封閉的能夠並行兩輛馬車的巷道,有大小商行數十家之多,貿易品種有青海的大青鹽,寧夏的天然鹼,漢中及四川廣元的紅茶、磚茶和大米,張家川的粉條、粉面,平涼的甘草、芍藥等藥材,還兼顧代銷、代管、代尋腳力等服務性業務。 巷子從早到晚車水馬龍,熱鬧非常。 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龍泉巷才改名為群眾路。 此後,群眾路漸漸取代摩天院路成為一條城區主幹道。

過群眾路走進對面瓦場街岔口,沿渠岸繼續往前走。 路右首依次經過永興巷口、東仁新城西口、瓦場街和建華巷,這些地方都是寶雞的老地標、老符號,現在依然是人煙阜盛。 且行且看,目之所及,左邊小橋流水,彎彎繞繞,右邊煙火街巷,市井繁華,加之曲徑通幽,粉牆灰瓦,朱門小戶,推扉見水,一路徐行,好似走進了蘇州水鄉。

這個瓦場街,舊社會大批河南人逃荒來寶居此,他們駐紮在敦仁堡周圍的城壕邊,靠捏瓦燒磚燒石灰維持生計,日久形成了瓦場街的繁榮。敦仁堡過去有土城牆,還有東西兩個城門,堡內多居住本地人,清末寶雞進士王繩武也是敦仁堡人,還創設了宣導「敦仁爾雅」校風的敦仁堡小學,但瓦場街和敦仁堡經舊城拆遷改造后,如今已看不到舊時模樣。改造后的敦仁堡老城現在叫「東仁新城」,高樓林立,從永興巷東邊一直延伸到十八孔橋西邊。老寶雞曾上過的敦仁堡小學現在叫東仁堡小學,幾年前從湖北巷搬到了瓦場街。

只有150多米長的建華巷,是從瓦場街向北延伸出來的一條輔道,過去這也是一處外來人聚集的村落,現在還保留著一些老廠、老樓。 華巷的一排居民樓後面,緊挨著引渭渠,有的住家戶開個後門,馬上就能鬧中取靜。出建華巷,過建華巷與新華路交叉口,沿著引渭渠管道繼續東行約1公里,就到了金陵飛渡—寶雞金陵河十八孔橋渡槽。十八孔橋是寶雞現存的著名老地標,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橋長248米,東西橫跨金陵河上。最壯觀的是由18個拱形橋洞支撐起寬11米、深3.5米的引水渡槽,渡槽兩邊設有窄窄的人行道供人過往。老寶雞都知道這是一個把渭河渠水高懸的奇妙而偉大的工程,是一個真正的人工懸河。

站在橋心舉目四望,有高峻聳立之危,有上下俯仰之喜。橋上渠水湍湍,橋下河水潺潺,金陵河南去投渭水,城市風貌收入眼底。據敦仁堡老居民講,在工程建設初期,這段金陵河兩岸的河灘上人歡馬叫。白天,滿河灘的人叮叮噹噹開石頭、鑿石頭,在大部分人家還是晚上點著煤油燈照明的年代,燈光並不很明亮的工地就如同現在的音樂噴泉一樣吸引著他們。砌橋墩是工地上最熱鬧的時候,一塊塊料石,一車車砂漿,用手動葫蘆吊上去,在搖擺的小紅旗和急促的哨聲中,橋墩一天比一天高起來,記憶中遠遠看那橋墩有高聳入雲的感覺。

不少老寶雞回憶,十八孔橋下更多的是兒時的歡樂,一年四季只要有空就去玩,沒有玩夠的時候。橋東邊的蟠龍塬有一處地方,土壤呈暗紅色稱為膠泥,挖下來用金陵河水拌成一團,再拍成薄厚合適的泥坯,在陰涼處讓陣陣涼風吹得半乾,用小刀子刻成手槍、寶刀、小汽車。橋西離摩天院不遠,經常有羊骨頭倒在半山坡,在那翻尋羊拐,然後在金陵河裡洗刷得白白淨淨,就成了女同學愛不釋手的玩具。

過十八孔橋東端就到了蟠龍塬下,渠水行至一個叫敦仁堡新村的地方又轉而南折,沿蟠龍山麓至金星村,再轉向東進,從過橋到大拐彎,這一段渠路漸漸擺脫了鬧市區的喧囂,變得鳥語花香起來。回顧所走路線,從龍泉巷到引渭渠大轉彎,地勢起起伏伏,上上下下,一路看山看水看人煙,更看變遷。 這一路基本涵蓋了老寶雞的一些市井風貌,也是城市旅遊、網紅打卡聖地。

論 報   https://www.debate-new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