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研究助抑制乳腺癌轉移/論 報
來源:
2022-02-23 07:58:00
瀏覽次數:3663
來源:
2022-02-23 07:58:00
瀏覽次數:3663
論 報–鄭中薇
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副教授徐曉玲的研究團隊使用全基因組敲除文庫技術,通過細胞和動物模型驗證方式,確定了乳腺癌轉移抑制基因ATP11b介導轉移的機制和相應的靶向治療藥物,提高乳腺癌轉移患者的治療成效。相關研究成果已在《臨床調查雜誌》上刊登。
腫瘤轉移是乳腺癌患者最常見的致命原因,乳腺癌遠隔器官轉移過程極其複雜,包括:腫瘤異常增殖、原位侵襲、血管侵襲、遠隔器官定植等。其中,在乳腺癌轉移的起始過程中,其驅動基因更備受矚目。在過往的研究中,大多通過二代測序等高通量測序技術檢測轉移腫瘤中異常表達的基因,再通過生物學驗證的方式來定位轉移相關驅動基因,但研究結果皆無法以宏觀的方式排除與腫瘤轉移無關的驅動基因。而BRCA1突變的腫瘤多數具有高度轉移的特性,若乳腺癌的轉移腫瘤一旦形成,可供患者選擇的靶向治療藥物大幅減少。因此,如何阻斷BRCA1突變腫瘤的轉移過程及通過鑒定驅動或抑制基因的方式來向患者說明選擇甚麼藥物也成為研究的難點。
研究團隊利用全基因組敲除文庫技術完成對驅動基因的篩選,最終得出ATP11b為癌症轉移的抑制基因。在基因組水準剔除ATP11b,不僅能夠顯著增加BRCA1突變乳腺癌細胞轉移能力,且進一步表明ATP11b誘導非凋亡性的磷脂醯絲氨酸在細胞膜上外翻的機制,從而促進了對腫瘤微環境的修飾與預轉移龕的形成。研究團隊通過公共資料庫調研與細胞驗證的方式,確定了紫杉醇與多西紫杉醇能有效阻斷與ATP11b關聯的腫瘤轉移。
論 報 https://www.debat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