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刺繡的行銷男 描龍繡鳳栩栩如生/論 報

來源:

2022-03-16 05:28:11

瀏覽次數:8265

論 報–吳學靄/高雄

「因為想要幫家中供奉的康府元帥更換神明衣,走了一趟繡莊,高昂價格讓自己卻步,就興起學習刺繡製作神明衣的動機,不斷地與繡莊前輩請益……」。樹德科大行銷管理系三年級邱景煌走入刺繡之路,成立「柏森繡坊」粉絲團做為自己的刺繡品牌。

邱景煌高職就讀樹德家商廣告設計科,大學選讀與家中開設的公司相關行銷系,刺繡單純是興趣的延伸,但也不得不提及家族的宗教信仰。邱景煌從小跟著父親與伯父前往邱景煌太祖家的莊舍角頭廟「碼頭二村元龍堂」協助廟務,以及「學福官」(在澎湖宮廟法師稱為福官、小法、法官),讓他有機會接觸傳統民俗技藝與對信仰的虔誠。

19歲踏入刺繡創作,但電車繡是一門專業,需要一台刺繡機並花時間學習,創作與繡線全部以手繡方式,一針針慢慢縫製。初始因為沒有拜師學藝,都是從師傅完成的刺繡品去臨摹,再自己慢慢領悟。

邱景煌謙虛表示,持續創作並無接單服務,希望累積作品與前輩們一同展出後,再視未來發展決定是否商業化。畢竟雖只是一件上萬元作品,時間成本可得花掉3至4個月時間方能完成。他的阿嬤還笑說,自己都不會拿針線幹活,孫子怎麼可以有耐性地穿針引線做刺繡活。

粉專上也有偶戲衣,是他參加「鳳山社區大學~偶的小玩藝」接觸後,創作的作品。未來若有機會接單,也會嘗試偶衣製作,這些刺繡都是工作學業之餘的舒壓興趣。

刺繡工藝已是夕陽產業,光是材料取得都得拜託繡莊老闆透露些訊息、或請託老闆撥點材料散賣。讓他最感慨的是與老師傅對話中,可以感受職人精神,雖已屆退休之齡,但為一份價值意念、文化傳承,仍堅持在老花的眼睛與彎曲的手指頭中埋首創作,作品是無法以金錢來衡量斤兩。

邱景煌的每件作品無論描龍或繡鳳,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巧奪天工。為神明更衣更是細膩講究,無論是量身訂製或佛具店的繡衣成品,都得以淨香淨化乾淨後,再穿上神尊。

長期指導邱景煌參賽的行銷系專任教師黃慶源指出,景煌是一個很有潛力的文化創意產業創業人才,他對社會觀察力的洞見,善於用美學專業包裝,加上長期服務公關公司的活動執行力,未來將大有可為。

論 報 https://www.talk6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