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林蕃薯寮媽元宵夜巡」 登錄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論 報
來源:
2022-04-24 06:16:33
瀏覽次數:5354
來源:
2022-04-24 06:16:33
瀏覽次數:5354
論 報–溫阡蕙/雲林
雲林縣長張麗善、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23日(六)上午頒授水林順天宮「水林蕃薯寮媽元宵夜巡」登錄為雲林縣民俗登錄證書,順天宮主任委員洪明信代表受證、前台中高等法院院長洪文章、民俗專家林茂賢教授、議員黃文祥與地方鄉親等共同見證 。
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擁有豐厚的無形文化資產,目前已有37位保存者,分別為10項民俗、8位文化資產保存技術、12位傳統工藝、7位項傳統表演藝術。「水林蕃薯寮媽元宵夜巡」民俗活動係從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起連續4天3夜舉行夜巡繞庄,原本失傳的射火馬、面桶炮民俗已恢復辦理,活動期間當地民眾均積極參與各項搏龜、接駕等活動,顯見民間認同度高,持續自主自發地參與。射火馬源自嘉慶年間當地瘟疫事件、面桶炮因避免炮火損壞稻埕。正月迎媽祖配合當地農事,種種民俗內容反映水林當地生活、社會、歷史背景,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文化特色。後續縣府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辦理保存維護計畫,鼓勵與協助各保存團體辦理各項目紀錄、建檔、推廣活化等工作,透過相關計畫完善的保存與傳承各項無形文化資產。
「水林蕃薯寮媽元宵夜巡」110年審議通過分別登錄為雲林縣民俗。民俗「水林蕃薯寮媽元宵夜巡」認定保存團體為順天宮,團體持續主辦蕃薯寮媽元宵夜巡祭典活動,對於夜巡知識、技術與文化表現形式均熟悉,且3度提報民俗文資登錄,在地青年組將軍會、文史工作坊投入記錄文史工作,具有強烈意願推廣、傳承該項民俗活動。水林具有文化特色,且歷經大航海的精采時代,為保存、推廣、深耕水林當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