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酒更健康 拒絕勸酒文化/論 報

來源:

2022-05-07 09:21:21

瀏覽次數:3638

論 報–鄭中薇

朋友聚會的場合,免不了勸酒文化,狂飲後造成的悲劇時有所聞。依據國民健康署109年大專校院學生健康行為調查飲酒相關行為結果顯示,大專生目前飲酒率為44.2%,曾經飲酒過量比率達到20%。台灣的年輕族群常有接觸到酒類的機會,飲酒可說是年輕族群健康危機的一個警訊。為響應5月9日台灣無酒日活動,國民健康署呼籲,飲酒過量有害健康,如果您沒有喝酒的習慣,千萬不要因任何理由或屈服於勸酒行為而喝酒。

大專生過去一年曾飲酒率為67.1%,目前飲酒率為44.2%,而平均一次喝酒量以1至4杯居多,其次是未滿1杯酒。值得注意,大專生曾飲酒過量。另,大專生通常取得酒的管道,從商店購得居多,其次依序為在餐廳、酒吧或KTV、家裡取得或家人提供及同學或朋友提供。

過去一年有喝酒的大專生,最常喝酒的種類,以酒精濃度約5%以下的酒類居多,如:啤酒、水果啤酒等;其次依序為酒精濃度在10-20%的酒類,如水果酒、清酒、燒酒等;及酒精濃度在21-39%的酒類,如一般酒、基酒、利口酒等。最常的喝酒場合,則以朋友聚會居多,其次依序為家人團聚、覺得開心及想犒賞自己。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酒精是一種具有毒性和精神作用的物質,且具成癮性。許多研究指出,酒精對中樞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及心血管系統有毒性作用,且酒精飲料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歸類為第一類致癌物質,亦會增加傳染病的風險。終身飲酒量及飲酒內容、飲酒頻率和每次飲酒量,都會增加各種健康和社會危害的風險。此外,台灣近半人口缺乏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喝酒容易臉紅,還會提高酒精引起的疾病風險,如食道癌、頭頸部癌等,更不適合喝酒。

除此之外,多種不同健康風險行為經常同時發生,對健康造成更嚴重的影響,且吸菸與飲酒間存在極高的相關。研究指出,使用菸品或酒任一種物質都會傾向使用另一種物質;且大量飲酒的吸菸者,會增加心肺疾病、癌症和肝病的風險。本次大專校院學生健康行為調查顯示,大專生同時吸菸與飲酒過量比率近3%,值得注意。

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喝酒更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增加罹患新冠肺炎及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且在酒吧、夜店、餐廳等人潮聚集喝酒的場所,也會增加病毒傳播風險。因此,疫情期間更需要避免喝酒,維持良好的抵抗力,以保持清醒做好防疫保護措施4。

國民健康署呼籲,為了您的健康,不喝酒最好,但如果非喝不可,請儘量減少飲酒量,或以無酒精飲品代替,根據「國民飲食指標手冊」的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1罐啤酒,女性不超過半罐啤酒,如果是準備懷孕、懷孕期間或正在哺乳的女性,為了胎兒的健康,請千萬不要喝酒。另外,為了避免兒童及青少年接觸酒精飲料,請家長務必做好榜樣,不讓孩子接觸到酒或酒精飲品,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喝酒。

聚會場合中,請大家一起響應謝絕飲酒文化,營造溫馨沒有勸酒壓力的用餐及活動氛圍,以茶水代替,既能擁抱友情也能擁抱健康,並能避免後續可能發生酒駕等傷害自己也傷害他人的憾事。

論 報   https://www.debate-new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