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古說今文物特展 重現客家先民生活智慧/論 報
來源:
2022-05-14 00:04:08
瀏覽次數:5292
來源:
2022-05-14 00:04:08
瀏覽次數:5292
論 報–薛維君/新北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即日起至6月15日展出「見古說今-園區典藏文物展」。園區典藏的文物為民國93年開園前所購置,文物類型包括生活器物、宗教信仰與儀式禮俗、音樂戲劇、傳統服飾、歷史與社會等約計230件,特展以園區所典藏的文物為規劃主軸,展示常民生活器物、服飾與食具等,藉由文物思考古今的異同。
近年來流行將小說作品改編成電視劇,從《寒夜》、《魯冰花》到近期造成話題的《茶金》,均反應出臺灣不同時代生活縮影,可窺見作家描述客家先民渡海來臺括墾的血淚艱辛,讓客家文化引起關注。客家印象不外乎勤儉堅毅,凡事皆以「耐」字當頭,工作得耐勞;器物得耐用;衣物得耐髒、耐洗。這次特展以園區蒐藏文物進行規劃,以客家日常的工具與材料、客家女性的新生與成長、客家食具的樸實與寓意為主題探討,以思想傳承與文化保存為結論反思。
「客家日常的工具與材料」主題中,探討農業時期物資匱乏下的民俗文物,如早期沒冰箱,為保存食物且杜絕貓、鼠等動物偷吃的「氣死貓」吊籃,還有現在幾乎看不到的燒炭老式熨斗、早期農作時期藉以烤火取暖的火沖、捕釣魚的裝魚器具魚簍、蓑衣、斗笠、畚箕、扁擔,古色古香,令人彷彿掉進時光隧道。
「客家女性的新生與成長」展出女性傳統服飾、飾品與生活用品等,如色澤淺藍色衣長及膝開右襟的大襟衫,即一般客家婦女喜歡的藍衫;直線剪裁褲型寬鬆舒適,方便婦女活動的大襠褲;在帽子後緣連接一塊長到背脊尾布,是早期用來保兒童頸部溫暖的風帽。在五月展出由婚嫁、新生命誕生的服飾等,詮釋早期客家女性的生活與成長過程。
「客家食具的樸實與寓意」展出客家食具,碗在客家文化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生命禮俗中有著贈碗祝福的文化,賦予圓滿寓意。茶壽源自鳥類自築巢穴的靈感,由籐子以螺旋編造技巧,編成六角形的立體編器,作為早期的茶水保温用,和現代的保温瓶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