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文化運動再添生力軍 「稻舍」、「貝殼好室」延續大稻埕人文故事/論 報

來源:

2022-06-09 05:16:41

瀏覽次數:5439

論 報–薛維君/台北

台北新生老屋再添兩名生力軍,大稻埕街區的「稻舍」與「貝殼好室」宣告正式加入活化北市文化資產行列,兩棟老房子都是由文化局透過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媒合民間單位進駐文化資產,將老屋重新活化再利用,未來以文化展示呈現建物過往歷史故事,分別以米食餐飲文化、新創群眾集資體驗,重新利用空間,賦予老房子嶄新生命。

北市作為全臺最多文化資產的城市,近五分之一的文資坐落在大稻埕地區,迪化街329號(稻舍)、155號(貝殼好室)兩處文資加入臺北市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行列。北市開啟全臺首例,以老房子文化運動計劃引入民間力量,投入經費整修文化資產,以修復費用抵免租金與管維費用,達成公私協力維護文化資產。

大稻埕做為北市歷史悠久的老街區,具有不同城市風貌,延續清末、日治與戰後各樣建築型態,形塑出大稻埕街區發展紋理,展現特殊在地性、產業發展歷史樣態。目前在大稻埕具有文化資產約102處,都與大稻埕的名人、產業、生活息息相關。

「稻舍」前身是「益興碾米工廠」,後轉為商業與住宅使用,營運團隊斥資近兩百萬元,將乘載米行歷史故事的老屋空間重新修復,保留古早碾米工廠傳承的歷史氛圍,老房子不僅陳列早期米斗、碾米機等米行使用的器物外,規劃稻米文化和米行歷史的文化策展,透過米食餐飲文化體驗,讓遊客在冉冉上升的米飯香氣中,回憶過往碾米工廠的歷史故事。

「貝殼好室」(BackerHouse)橫跨清代、日治與戰後不同階段增建形式,一層樓三進建物反映大稻埕地區街市的歷史樣貌。營運團隊投入近五百萬元,進行建物修復與再利用工程,除展示老屋前世今生,向民眾述說文化資產的歷史故事外,規劃集結超過50個透過群眾集資誕生的品牌或產品進行商品展售,餐飲服務與活動,讓乘載著百年歷史的老屋空間,化為創意源源不絕的創新基地。

 文化局為活化北市文化資產,102年起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9年來已看見豐碩成果,草山行館園區、原臺北刑務所官舍、賴氏祖厝等老房子將陸續開幕,今年將有22處老房子開放民眾參觀體驗。

論 報 https://www.talk6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