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教育獎獲獎生努力向上 50+李鳳珠綻放生命花朵/論 報

來源:

2022-06-12 09:37:00

瀏覽次數:3624

論 報–鄭中薇

2022總統教育獎歷經嚴謹的評選過程,共有56名優秀學子獲獎,在每位得獎人身上皆能看到令人感動的故事,他們樂觀面對挑戰,逆境突圍、積極進取,憑藉勇往直前的毅力,在各領域出類拔萃,並具服務奉獻精神、孝悌友愛的情懷。以下介紹7位得獎學生,分別是李鳳珠、黃崇恩、鄭伶巧、鄭敍呈、王昊、連敏哲、黃宜萱的感人事蹟,讓社會知曉他們奮發向上、不畏艱辛的優良表現,期能藉此賦予社會更正面的價值觀與正能量。

一、浴火鳳凰 抱藝握珠–李鳳珠(中臺科技大學)

國中畢業即步入社會的李鳳珠,在22歲時嫁為人婦,育有一女,但因先生不良嗜好斷然離婚,獨力帶著女兒遷居外地。32歲時再嫁,多了3個兒子,以為迎來了真正的春天,豈料接二連三的天災摧毀了溫暖的家及賴以維生的香菇寮,後先生又交友不慎,最終協議離婚。不幸的是,她的獨生女在颱風天失足墜橋而亡,母親也因故過世,加上第二次離婚官司,重重打擊致使她數度輕生,送醫後又被診斷出癌變,深陷憂鬱症中。

所幸,在社福團體、手足與兒子不斷鼓勵、陪伴,讓李鳳珠再次振作,她有感於憂鬱症期間來自四方的幫助,加入志工行列服務他人,體會助人的真諦與尋得生活重心,獲臺中市政府頒發績優志工及楷模。

此外,為了替愛女及自己一圓就學夢,49歲時重返校園,戴起老花眼鏡認真讀書她,一一成功克服學業上的挑戰,拿到六次書卷獎,更參加廚藝社團精進烹調手藝,考取多張乙級、丙級餐飲與美容執照,更憑藉著精湛廚藝積極參賽,贏得三面主菜及開胃菜展示的國際賽金牌、2020媽祖美食節全國技能大賽銀牌、校內賽金牌。李鳳珠相當珍惜自己擁有重生的機會,希望將來能好好經營第三人生,發揮所長幫助其他人,當個快樂的志工。

二、聽見不一樣的「視」界–黃崇恩(高雄市立高雄中學)

黃崇恩是早產兒,出生即全盲,小時候被醫院評估患有自閉症伴隨中度智能障礙,但家人不放棄任何希望,發現了他在音樂上優異的天賦,從此他邁向音樂之路,走出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黃崇恩目前就讀高雄中學音樂班一年級,每天練琴、練笛、練鼓數個小時以上,高中音樂班學、術科的壓力極大,他用自身行動激勵同儕,絕不輕言放棄。他看不見樂譜,卻可奏出更動人的旋律,不論練琴多艱辛,學習過程多辛苦,他總用「辛苦一下子,不要辛苦一輩子」勉勵自己堅持下去。雖然雙眼全盲,但他選擇用身心專注感受,聆聽聲音背後的「視」界,與優美音符對話。

在音樂演奏上表現優異,黃崇恩曾獲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優等及數屆視障音樂節音樂大賽第一名等多項肯定,也經常參加醫院音樂義演等公益活動,不畏身體限制,他更期許自己擁有莫札特的純潔,像貝多芬一樣無畏身體的殘缺,以積極、樂觀凝聽不同的「視」界,用音樂帶來生命的美好共鳴。

三、超越障礙.越挫越勇–鄭伶巧(宜蘭縣立蘇澳國中)

鄭伶巧在缺乏雙親陪伴的越南貧困環境下成長,輾轉波折後,終於來臺與母親、姐姐相聚。因母親不諳中文,無法擁有固定經濟收入,又因過勞罹患紅斑性狼瘡、胃病以及乳癌,僅靠同鄉友人支助種植菜蔬,供姐妹倆假日販賣,勉強糊口。求學過程常因語言隔閡、文化認知差異等備受同儕欺負,但她從不抱怨,反而積極努力尋求突破困境的方法。因此,她勤學臺語、國語與英文,又熟悉越南語,更擔任班長,帶領同儕,,樂觀進取,處逆境卻能勇於上進。

鄭伶巧喜好繪畫、跳舞、音樂,語文領域更是優秀,曾獲蘭陽兒童文學獎國小高年級童詩類貳獎、109年宜蘭縣越南語說故事比賽國中組第三名、110年教育部Cool English英聽王比賽獲英聽王獎;體育表現上也相當傑出,曾得到宜蘭縣中小學柔道比賽國女組冠軍。此外,除榮獲孝行楷模外,更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擔任移民署宣導志工,服務外來移民,志工服務時數超過200小時,其克服逆境所展現之生命韌性,足為表率。

四、專注把自己的興趣做到頂尖–鄭敍呈(臺北市立三民國中)

鄭敍呈自小弱視畏光、腸躁、臉部不自主抽蓄搐且發出怪聲,加上聽力過於敏銳、畏懼人群,因此抗拒上學。直到小學五年級,經醫院鑑定為自閉症及亞斯伯格症,家長讓他回家自學,從此他全心投注於彈奏吉他,展開精彩的音樂旅程。

鄭敍呈在學科課程、運動與家務外的時間幾乎都在練琴。他不會讀譜,靠著敏銳聽覺透過網路學習,成功自學烏克麗麗與吉他。練習之初,手指被鋼弦反覆割破,但他加倍練習讓指肉長繭變硬,每個音都反覆拆解、確認、推敲,幾分鐘的作品,他卻需花費更長時間來練彈、錄製千百次。而為了克服人群恐 懼,他每月到醫院公益表演;更參加「烏托邦吉他大賽」脫穎而出,以臺灣前十強入圍決賽,是歷屆最年輕的決賽選手。兩年後,他成為該賽事最年輕冠軍,在此期間也贏得多項國際競賽獎項。

此後,臺灣法麗達吉他、世界百大製琴師JeffreyYong陸續發掘鄭敍呈的琴藝,贈送名琴並贊助他表演、錄音,國際頂尖吉他品牌Lakewood更邀請他成為旗下音樂家。此外,德國指彈教父Ulli是鄭敍呈吉他的啟蒙者,多次留言鼓勵、邀請他合作商業發表並予以指導,讓他獲益良多。

2021年,鄭敍呈受邀參加正聲廣播公司臺中臺「聲動傳愛--樂在彈指間」公益活動,深入偏鄉學校,除了分享精湛琴藝外,也一次次以自己的自學歷程鼓勵小朋友們:不怕困難,專注把自己的興趣做到頂尖。

五、微笑王子勇敢「足」夢–王昊(屏東縣南和國小)

王昊來自中低收入戶排灣族家庭,年幼時父親罹癌逝世,家庭突遭變故。他主動承擔照顧家人的責任,且積極參與學校及部落各項活動。王昊於小學低年級加入學校足球隊,並代表學校參加縣級比賽奪得冠軍,但中年級某次比賽落敗賽後教練團調整訓練計畫,除了強調基礎技巧訓練,還增加長跑訓練,強化體能。面對加強版的訓練課表,不論寒暑或假日,王昊永遠都是全勤。升上高年級後,王昊成為球隊每一次比賽的先發選手,拚勁十足的他總能帶動全隊氣勢,今年球隊更一舉奪得學童盃南區冠軍、屏東縣運足球男童冠軍、陽光盃亞軍、金獅盃季軍等,戰績輝煌。

此外,自幼就生活在排灣族傳統部落的王昊致力於學習部落文化與傳統,他參加學校傳統文化課程中的傳統歌謠隊,學習並傳承部落傳統歌曲,代表學校參加鄉內歌謠比賽獲第二名;利用課餘時間學習傳統射箭,勇奪2021年全國原住民運動會少男團體組傳統射箭冠軍;且積極參與部落活動,向部落的木雕師及皮雕師學習傳統技藝,透過部落重要祭典展現習得的傳統技能。

王昊帶領足球隊、射箭隊與傳統歌謠隊贏得許多勝利與獎盃,對於傳承排灣族文化有高度使命感,期許自己成為真正的「paiwam」(排灣族人)。其無畏逆境、刻苦自勵、優良品德與傑出表現足堪表率。

六、勤「敏」「哲」學的生命小鬥士–連敏哲(新北市大崁國小)

連敏哲出生即住進加護病房,六個月大時才出院,一歲時做氣切、胃造口手術,二歲時確診罹患罕見疾病「腺狀體肌肉病變」。病變使他的四肢軀幹低張,肌力軟弱影響呼吸,顏面肌肉低張導致吞嚥異常且影響口語能力等,體弱的他時常進出醫院,幾乎需要全天使用呼吸器,隨身攜帶抽痰機、氧氣鋼瓶。

連敏哲就讀普通班,雖然身體病弱,理解與表達能力不及同儕,他仍把握每一個學習機會,努力完成與其他同學等量的學習。在特教老師及班導師的教導與鼓勵下,他不再畏懼口齒不清而能勇於舉手發言,並結交許多好朋友。

除了勤於學習,連敏哲每天進行肢體運動和呼吸訓練,積極復健以避免肌力快速退化,八歲時終於能在平整道路上獨立行走一小段,且可短暫脫離呼吸器。喜歡音樂的他以練習爵士鼓作為復健方式,原本手指無力的他在反覆努力練習後,已能完整演奏一首曲目,並多次受邀參加社區爵士鼓表演。他也喜歡畫畫,年年參加歡呼兒協會主辦的兒童畫展,並在校內硬筆書法比賽中勇奪冠軍。

即使因先天病變而身體孱弱,深受病痛折磨,需以電動輪椅代步,並攜帶呼吸器生活,連敏哲仍積極向學,品學兼優,其堅忍精神與充滿鬥志的態度令人感佩,足堪表率。

七、天助自助,希望萌芽–黃宜萱(澎湖縣馬公市中興國小)

黃宜萱來自單親低收入戶家庭,母親僅透過短期打工獲收入,平日家庭開銷靠低收入戶與慈善團體補助為主。但母親和兩位姐姐給黃宜萱滿滿的愛,讓

她擁有足夠的勇氣面對逆境。

黃宜萱的家境無法讓她上補習班或買參考書,但她品學兼優,先後當選桃園市青溪國小106學年度區模範生及108學年度澎湖縣馬公市立中興國小班級模範生。課外時間她也積極參加圍棋社、揚琴班,學習舞蹈等,並在比賽中屢獲佳績。更連續三年榮獲慈濟基金會的新芽獎,並於109年代表上臺致感謝詞,獲得慈濟基金會的「人品典範獎」,也連續二年獲靈鷲山普仁獎,並於110年代表上臺致感謝詞。

黃宜萱年紀雖小,觀察力卻十分敏銳,生活、課業學習皆展現身處逆境堅毅不拔的精神。她也謹記「施比受更有福」,平日除專注課業外,還會做些手工藝品來義賣,並將義賣所得全數捐出外,更無償地為家扶中心澎湖分部拍攝公益海報,藉由自己的小小力量回饋社會。

就像媽媽曾告訴黃宜萱,就算全世界都放棄了我們,我們也不能放棄自己,只要努力,終有一天,我們會被看見。如今她的努力終於被看見。

論 報   https://www.debate-new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