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師巧藝修舊 瑞三整煤廠再現風華/論 報
來源:
2022-07-03 06:14:18
瀏覽次數:5253
來源:
2022-07-03 06:14:18
瀏覽次數:5253
論 報–薛維君/新北
新北市瑞三整煤廠不但是青春山海線上重要的文史據點,更位於三貂嶺、牡丹、猴硐的「雙百年核心三角」中,代表著北台灣礦業文化極為重要的一環,往昔猴硐的礦工們為討生活,留下非常多感人的故事,刻印在整煤廠殘存的遺跡中,正是新北市政府需要保存並重視的歷史記憶,致力將猴硐打造為一個充滿故事的聚落,不僅帶動在地觀光,更要重塑礦業文史風華。
猴硐瑞三整煤廠象徵著台灣20世紀中末期煤礦產業蓬勃發展的那段歷史,啟用大正9年(西元1920年)並結束於民國79年,又經過20多載自然老化與外力因素,致傾頹荒廢,新北市政府與文化部啟動修復工程,歷時3年完工,經過繁複的文資審查與設計、修復過程,期望重新恢復其往昔光彩,將「產煤裕國」四個字,連同礦業文史軌跡一同保存下來。
工程設計者徐裕健建築師長期從事古蹟修復,曾獲「第11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規劃設計貢獻獎」,設計理念秉持修舊如舊,1樓為鋼筋混凝土構造,2、3樓則採木構造,盡力復原整煤廠的舊時風貌。材料大量使用日據時代遺留檜木與杉木舊木料,由大木匠師挑選可用舊木料並與新木料結合,加工成可用尺寸,以讓舊木料使用極大化。木構的屋架跨距達18米長,採用日式木構古法榫接工法,如犁壁榫(追掛大栓継)、鳩尾榫等。此外,猴硐氣候多雨潮濕,施工環境常遇連綿雨天,加以整煤廠歷經多年風吹雨淋致使鏽蝕、損壞狀況嚴重,過程中陸續發現不少既有珍貴機具、重要文史遺跡,清整程序相當繁複,加上為還原過往日式木構造工法,吊裝與組裝過程皆相當不易,需要大木匠師精湛的手藝與現代工法融合,才能順利完成瑞三整煤廠的修復。
瑞三整煤廠修復工程已完工,民眾參訪整煤廠時,可以欣賞整棟建築物木結構接合方式與其匠藝之美,從文史殘跡中一覽過往的礦業歷史。內部文史布展預計9月份對外開放民眾參觀,呈現整煤廠於礦業歷史中的定位、整煤廠的選洗流程,以及在地礦工故事,透過遺跡與文物,加入科技聲光,帶來更有趣、深入的文史體驗過程。
未來將以「越在地越國際」理念,將猴硐打造為擁有獨特在地文化、承載歷史記憶、美麗生態景緻的國際煤礦文化園區,為當地觀光產業注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