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環境糧倉藝術展開幕 文化烏鎮攜手中國美術學院深度合作/論 報

來源:

2022-07-25 08:06:50

瀏覽次數:3584

論 報–鄭中薇

由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聯合主辦的「步履環境」糧倉藝術展,日前在烏鎮糧倉正式開幕。近百位遠道而來的藝術家及媒體朋友們相聚烏鎮共同聚焦此次藝術盛事。此次盛事,對烏鎮地域文化與藝術共生共贏的又一次探索,也是文化烏鎮與中國美術學院開啟深度合作之路的起點。

烏鎮用20年時間跨過觀光古鎮和度假古鎮,在全國古鎮中率先把文化古鎮作為古鎮重新發展振興的目標。烏鎮已經成功舉辦過八屆烏鎮戲劇節、兩屆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這裡是一片富有藝術氣息的土壤,用古老小鎮自然古樸的生活業態呈現當代藝術形式的多樣之美,讓藝術融入生活,生活又將為藝術提供無窮無盡的靈感與養分。

古老的烏鎮,從未像今天這樣自信,烏鎮的吸引不僅僅是來自於小橋流水,更多來自於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文化疊加魅力,烏鎮要成為中國古鎮中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共同發展的樣本,只有文化讓烏鎮更好的擁抱未來。一個小鎮的振興,首先是文化的複興。木心說,文化像風,風沒有界限,也不需要中心——有中心就成了旋風。烏鎮有耐心,更有雄心,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國家級文化藝術團隊的加入,讓古老的烏鎮成為中國故事最生動的活體小鎮,更重要的是讓烏鎮及中國的眾多古鎮,孕育更多的文化藝術火種,走出更多像這個小鎮走出的茅盾、豐子愷、木心等藝術大家。

烏鎮是魅力江南、活力浙江的典範。這個江南的水鄉小鎮,完整地保持了歷史風貌,這裡保留了一種活潑的生活狀態,一種人間煙火。這個江南水鄉中有這個時代最開闊、最前沿的東西,有世界互聯網大會、木心美術館、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烏鎮戲劇節,這些我們這個時代最有活力的先進文化。烏鎮既是本土的又是國際的、既是歷史的又是當代的,是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一個具有啟示性的文化生活現場。十幾年來,中國美術學院大力推進藝術與科技的融合發展、數字藝術的創作、數字社會的研究,在跨界貫通中尋找藝術創造和文化生產的新能量。同時,中國美術學院也成立了美麗中國研究院,從文創、文旅、文教、文娛四個方面,形成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四大實踐領域,為這個時代總體性的社會創新開拓一條藝術驅動的國美之路。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在烏鎮開設面向公眾開放的藝術倉庫,就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實踐。在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的烏鎮藝術倉庫中,存放和展示的不止是青年藝術家們的作品,更是一顆顆藝術的種子、朝向未來的種子。我們期待著,在面向公眾的展示和交流中,這些藝術的種子、未來的種子,可以在每位來訪者的生命中生長、發芽、發展壯大。

本次展覽的主題為「步履環境」,在環境中來回踱步的人,若有所思,偶遇一物,如獲至寶,持物丈量。"雕塑"就是在這個環境中偶遇的物,以及由偶遇時刻延伸而開的綿延時間。環境中的踱步引發了時刻的降臨,也因此引發了步履於環境之間的觀者沉思與同行。

本次展覽展出53位藝術家的65件作品,其中《烏鎮河中的倒影裡,吹起一陣陣想像的風》在烏鎮現場創作完成。展覽由三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共情環境」,展出了2022年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畢業作品展的部分作品,呈現了在當下面對共情的作者性嚴苛;第二部分是「路徑圖」,展出了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近三年非常優秀的畢業作品及在讀學生的作品,這些作品更多聚焦於為環境提供新的坐標;第三部分是「履跡」,展出了近些年從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走出去並依舊活躍在藝術領域的藝術家的最新作品,這些作品創作於不同的現場以及烏鎮現場,是這些新銳藝術家此刻的回述與迴響。

從作品內部的具體環境轉移到當下烏鎮這個具體的場所,這暗示了這些作品自立為踱步者的成熟過程。對烏鎮糧倉空間的介入並由此可能建立的新情境,是這個展覽之後的共同期待。以藝術為糧,以倉為居所,正是這些作品來此地的基礎意義,也是本次展覽對藝術同行人的共邀。我們共同期待在烏鎮的現場去看見與聽聞那些不同距離下的藝術同行人的腳步聲。

本次展覽場地「烏鎮糧倉」,原為20世紀60年代的烏鎮糧管所,2017年經重新改造為具有綜合功能的現代展示空間,佔地面積近10000平方米,展廳面積為3500平方米,舉辦過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等展覽。在此基礎之上,文化烏鎮與中國美術學院共同發起融合了文化、藝術、旅遊的當代藝術機構,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藝術倉庫·烏鎮」(CAA Armory·Wuzhen)。以藝術普惠大眾為己任,構建當代藝術存、展、租、售多維度可持續發展機制。將定期舉辦藝術展覽,邀請國內外藝術院校積極參與,創造一個持續有效的藝術平台,持續活化藝術倉庫空間並擴大烏鎮藝術倉庫的國際影響力,同時,也進行藝術品銷售,開展藝術市集活動以此進一步帶動周邊消費與促動地方產業的提升和轉型。

建立在校企共建藝術倉庫的前提下,雙方還將建設研創項目實踐基地,將烏鎮的地緣文化、空間與美院的特色教研結合,定期通過田野調查、現場創作開展基地教學活動,基於教學活動拓展藝術工坊、美育課堂等藝術活動,真正做到藝術賦能社會美育、美美與共。

為響應當下美麗中國建設的實踐訴求,充分發揮文化烏鎮豐富的旅游資源和中國美術學院雄厚的人才資源、創作實力、學術資源等優勢,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將與中國美術學院達成校企深度合作。通過參與景區品牌形象策劃設計與視覺標識系統優化,整體提升特色小鎮營建美學品味;通過深度挖掘烏鎮在地文化,舉辦各類藝術展覽、講座論壇、行業研究等文化交流活動,共同打造景區特色文旅文創品牌;通過設立烏鎮藝術倉庫,打造研創教學實踐基地,開設歷史人文、活動策劃、展覽展示等方面的系列培訓,提升人才的綜合美學素養與藝術能力水平,全面推進人才培養和智庫建設合作。

此次達成合作夥伴關係旨在推動校企雙方在文化交流、藝術創作,人才培養、文化活動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推進全域文化生態旅遊目的地建設,共同促進文旅事業的提升發展。

論 報   https://www.debate-new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