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臺灣文博會嘉義館「摩登時光」 再現小城摩登精神/論 報

來源:

2022-08-11 00:22:37

瀏覽次數:9062

談新聞–鄭中薇/嘉義

2022臺灣文博會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正式登場,嘉義市首次參與文博會地方館,黃敏惠市長帶領嘉義在地十家品牌業者,組成嘉義文創隊共同參加,展現嘉義市自信十足的產業文創能量。

嘉義館由嘉義市文化局與策展人徐景亭、協同策展人黃銘彰共同策劃,用木質感搭配光影,呈現嘉義城市場域特質與人文藝術底蘊的展覽內容。此外,展期間更舉辦共十二場重量級文化講座與工作坊,重現日治時期文人共聚交流的地方光景。

嘉義館的策展出發點,從臺灣近代重量級畫家陳澄波的作品〈展望諸羅城〉談起。出身嘉義市的陳澄波,在1934年畫下該幅作品,畫中引領觀者的視線自嘉義公園及樹木園所在的山仔頂出發,穿越蓊鬱的樹林,循著東西向的交通要道「大通」,遠眺樓房與綠地並陳的市區風景。展場以木質感打造,嘉義市仍有著至少6,000棟木造建築,是全台木構房屋最密集的城市。

策展團隊在展場重現這條由東而西的觀看視線,展場中央將圓環空間放大,象徵市民集會廣場,展會期間舉辦實體講座與工作坊,再現昔日嘉義文人雅士匯聚共論理想的城市風景。此外,展覽規劃一區展出〈展望諸羅城〉數位版畫,讓觀者有機會遙想大師創作該幅畫作時,對家鄉的深厚許盼,對照展覽內容,疊合出理解當代嘉義的嶄新途徑。

嘉義館裡的第一個子區以始建於日治時期的嘉義樹木園發想。嘉義樹木園在日治時期曾是橡膠樹與熱帶經濟樹種的殖育試驗地,是日本帝國發展熱帶林業的重要基地;戰後轉型為植物園,不僅持續研究任務,與在地民眾的生活緊密連結。透過實地勘察、訪談與資料整理,梳理出嘉義樹木園今日的代表性樹種,由剪紙藝術家Wuba Yang重新詮釋這些百年來仍生機盎然的植木,讓觀者在欣賞藝術品的過程,也能更瞭解蘊藏在這座城市中森林的文史與知識。

常民信仰區塊,邀請「大象設計」設計師潘岳麟共創。展區呈現採集自嘉義東市場的諸多信仰相關物件,在呼應廟宇與市場色彩的展座上,層層呈現從日常祭拜、敬神到祝壽擺宴的種種祭祀用品,上頭並掛有由在地燈籠工藝師傅鄒弘義親自製作的手工燈籠,走逛其中,可以感受到濃濃的在地生活氣息。

日治時期的嘉義,不僅畫家輩出,是全臺灣「畫會」最密集的地方,各類吟社、詩社更是四處林立。1930年代,現代化的風潮席捲嘉義市,各種樣式摩登的新建築出現,在地青年會在城市裡舉辦講座、讀書會、電影放映等的文人聚集的文化交流活動。

展覽期間至今已辦理數場活動廣受好評,包含侯信永「寫字的力量-硬筆字書寫工作坊」、嘉義林業試驗所蔡景株助理研究員「植物標本製作工作坊」2場次、何燿州「水彩速寫工作坊」、講座已辦理馮宇(IF OFFICE) ╳ 莊濟寰(角白設計)「+1+1+1+1+1 = ? 形象轉譯,城市設計見學」、黃思涵(木更咖啡)及鄧竹伶(秘密客咖啡館)「在地風格的小城選店」,活動廣受好評,參與者在木質空間下、展區內的中央噴水圓環區參與活動,體驗回饋皆獲好評,展覽還有數天,每天皆辦理不同的活動,藉由不同主題及形式,讓觀眾更了解嘉義文創產業、更貼近嘉義生活。

沿著展場動線,最後則設有嘉義市特色產品販賣區「日光款待所」,與嘉義在地團體「嘉義女流會社」合作,蒐羅包含林林聰明沙鍋魚頭、新台灣餅舖、錦龍醬油、湯城鵝行、里響咖啡、奮起福、一茶工房、愛木村、佐銘木業、呂皇澄交趾陶藝師等品牌主打產品,讓民眾除觀展,也能實際採買源自嘉義土地的產品,充分感受嘉義如陽光般溫暖的款待精神。

隨著臺灣文博會全新出刊的《本地 The Place 09:嘉義市》,延續先前一地一冊形式,由編集者新聞策劃,並由同時為嘉義館策展人的黃銘彰主編,編輯過程訪談共近百組在地品牌經營者、店家主理人、工藝師、藝文團體等等,以人文歷史、工藝設計、生活風格等多元元素,集結為一本內容扎實且深入淺出的地方刊物。

論 報 https://www.talk6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