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MIT迷你潛艇 實海自駕水下航行成功!/論 報

來源:

2022-12-15 14:25:22

瀏覽次數:12958

論 報–吳學靄/高雄

國立中山大學8月前往小琉球,進行台灣第一艘MIT迷你潛艇水下航行,如今實海測試除搭載雙人下水,首度測試潛艇內操控系統,歷時3小時40分,成功由艙內駕駛自行操作載具航行近2小時,刷新紀錄!中山大學15日(四)在台船港灣舉行「科研水下載人載具」發表會,校長鄭英耀偕同海下科技研究所教授兼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兆璋入艙下水,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國防大學、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造船集團、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等6大合作單位共同見證。

中山大學是MIT潛艇水下雙載航行時數最高的機構,歷來大專院校、法人、民間機構都缺乏相關紀錄。首度在實海域長時間由內部駕駛潛艇,有別於以往仰賴外部潛水員操縱潛航,意味著維生系統、操控系統皆運行順利,意義重大。

中山大學團隊6月先在台船內海碼頭完成第一次雙人維生系統測試,水下歷時1小時31分,讓團隊有信心挑戰實海域,選定8月至小琉球的緩坡進行實海測試。相較港灣,外海屬不可控的環境,團隊歷經多次勘查,克服避開小琉球觀光區潛水、立槳、風帆運動的遊客3大狀況,載人載具航行路徑水深須介於10米至20米間,考慮救援需求,母船勵進研究船須於水深約50米處待命,並出動指揮船海景號、戒護用的海環號等。

扣除船隻往返場佈,只有2天可實測,首日先在無人入艙情況下,由潛水員通過安全測試,翌日再由工程師與科學家入艙下水。實測當天,載具先由勵進號拖曳30分鐘抵達預定實驗海域,潛水員操作定深、定點、上下、左右旋轉等測試完畢,再移交駕駛權至艙內,由艙內再次進行載具運行測試,最終寫下人員入艙歷時3時40分,水下自控航行近2小時的新紀錄。

計畫指揮官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安全第一優先,出海前要規劃測試作業細節與流程,鉅細靡遺的沙盤推演、反覆演練修正,出海後,按部就班依照劇本執行,保持警覺彈性調度。工程師入艙的階段「壓力很大」,畢竟外海實測的人員安全風險遠遠高於港灣環境,務以保守謹慎小心的心態執行任務。

中山大學水下載具中心預計明年4月再次實海測試,挑戰更深的海域、更長的航行時間,為這艘第零代的MIT潛艇2023年退役做準備,同時摩拳擦掌、蓄勢待發籌備下一代潛艇的研發。

論 報 https://www.talk6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