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南島國際美術獎 尹子潔、周代焌、廖昭豪 獲首獎/論 報
來源:
2022-12-18 00:10:18
瀏覽次數:6010
來源:
2022-12-18 00:10:18
瀏覽次數:6010
論 報–莊聖雯/臺東
為拓展藝術的視野、提升臺東縣的藝術水準,臺東縣政府辦理「2022第七屆南島美術獎」,9個國家、159件作品參加徵件,首獎最終由尹子潔、周代焌、廖昭豪等3人榮獲,各獲獎金40萬元。《2022南島國際美術獎》展覽即日起至112年1月29日,呈現10組新世代藝術家的藝術創作。
「南島語族」意指住在南太平洋與印度洋各島嶼的族群,許多文獻證明臺灣是「南島語族」原鄉,對臺東縣的文化發展也有重要意義。縣府二年一次的南島國際美術獎2011年開辦以來,今年第7屆,希望參加徵件的作品必須與南島、跟臺東有關聯,除將「駐村型」美術獎改為「徵件型」,不僅打破媒材、參賽者族群、國藉限制,提高獎項將首獎改為3名,鼓勵藝術家投入創作。
入選10組藝術家有尹子潔、王宥婷、江凱群&黃靖雅、阮原閩、吳耿禎、周代焌、林書楷、Apo'陳昭興&王亭婷、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廖昭豪等人。這次獲獎的3位藝術家各擅勝場,創作中展現在地特質與山海地景,探索議題多元,於環境、族群文化、生活記憶等進行多角度詮釋,未來持續發揮美術獎項的影響力,推動南島語族的藝術與文化。
尹子潔《如何達到平衡》最初發想2021年花東駐村時,在路上看到數隻三腳的狗,後來才知道牠們是中了陷阱,原住民為生存,不得不放捕獸夾防範農作物被破壞,受傷的狗往往是忠誠的獵犬夥伴,藉以藝術家內部的情感投射,觸及陷阱與創傷美學的懸置性;周代焌《島嶼.今昔.遙望遠方》創作以臺灣歷史和環境議題為研究軸線,透過拼貼不同時空的圖像,堆疊出存在/不存在的風景,此組系列作品有三件,主要一件繪畫裝置《金色山脈》嘗試描述被視線所遮斷的山坡地景:一種在臺灣都會區可輕易撇見的自然景觀形式,另一件為裝置作品《東繞》,以近期在東部駐村經驗為由,回應關於政府劃地與過往原住民的自然界線為討論;廖昭豪《石頭的紋理:採集計畫》河流對現代人的身體來說,有種疏離感,透過這層陌生的關係,以南島現代河流地景作為採集數據,將工作與踏查的空間設定在河床,來回應人與河流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