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仔濕地環境教育活動系列 蛇蛇與蛙蛙/論 報

來源:

2020-04-10 13:17:09

瀏覽次數:4190

論 報–吳學靄/高雄

高雄市養工處25日(六)下午在洲仔濕地園區,辦理「生物多樣性課程~蛇蛇與蛙蛙」環境教育活動,特別邀請國立中山大學生科系環境教育教師曹家銘講師(光頭哥哥)解說,帶領學員認識濕地與一般公園綠地環境的差異,介紹濕地常見兩棲類、爬行類動物與實地體驗濕地環境。


工務局長吳明昌表示,洲仔濕地是國家級重要濕地,鄰近蓮池潭風景區,園內生物豐富多樣性,不僅成功吸引水雉返鄉,也是多種鳥類、兩棲類、爬行類、蝶類等生物的樂園,其中兩棲類及爬行類動物較不易吸引大家的目光,但在整個生態系裡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常見的兩棲類代表非青蛙莫屬,阿公阿嬤常說的田雞或水雞(台語),就是台灣赤蛙科體型最大的蛙種-虎皮蛙,體長可達10公分,因為肉質佳,過去曾被大量捕捉販售食用,且農田大量使用農藥,造成族群量下降。


爬蟲類代表是蛇類,有家蛇之稱的「南蛇」是台灣蛇類中體型最長的,長可達250公分以上,雖然沒有毒性但性情不溫馴且攻擊性強,被激怒時頸部會變扁平,並發出嘶嘶的氣聲,白天常在近水處活動,喜歡出現住家附近捕食鼠類及小雞。除虎皮蛙及南蛇外,洲仔濕地常見的兩棲類還有澤蛙、貢德氏赤蛙及蟾蜍,爬蟲類有臭青母等種類,具生態多元及豐富性。


活動包含室內講座,由講師光頭哥哥為大家說明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及濕地內常見兩棲類及爬行類動物介紹,接著安排園區內探索,透過活動的生態觀察,更加認識濕地生態,另安排遊戲關卡,讓大小朋友從中瞭解各種生物在食物網中的重要性。活動報名資訊請至養工處網站-公告資訊-活動訊息查詢(https://pwbmo.kcg.gov.tw),現場備有精美小禮物,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論 報 https://www.debate-new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