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瑪堂 緣聚濠江/論 報

來源:

2020-09-04 13:30:56

瀏覽次數:4032

論 報–吳學靄

澳門花地瑪堂有著濃厚的中式文化與民間信仰特色,同時又洋溢著豐富的葡萄牙色彩,從澳門前往珠海的旅客,現在可更方便,因為關閘新客運總站現已正式啟用。關閘廣場地下客運總站採用完善的交通安排,旅客可使用連接客運總站和廣場的樓梯、扶手電梯及升降機進出客運站。站內附有清晰指示,並設有十七條巴士線全面提供服務。地下客運總站的兩側還設有廁所及電話亭,而計程車站則設在上層地面。

建于1870年,具有歐陸特色的關閘拱門,見證著澳門的發展。極富現代感的關閘廣場中央設有多個波浪形噴水池,舞動的水柱與嫩綠的草坪互相輝映,晚上在璀璨的燈光襯托下,份外悅目。加上兩旁牆壁上鑲嵌了藍色瓷磚彩繪,以及葡萄牙詩人賈梅士的詩句,反映澳門昔日的地形及面貌。

1839年9月3日,在廣東主持嚴禁鴉片的欽差大臣林則徐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在蓮峯廟接見澳葡理事官,宣佈恩威申明禁令。嚴禁鴉片,得到澳葡當局和保衛澳門方面的合作,充分行使了中國對澳門的主權。林則徐紀念館於1997年11月在蓮峯廟內落成。館內藏有虎門銷煙、澳門昔日風貌等圖片,以及林則徐和朝廷之間的通訊資料。此外,還有各種船隻的模型:清代的中國軍艦、葡萄牙航船和存放鴉片的船等。在紀念館的中央,擺放了真人般大小的模型,再現了當時林則徐接見外國官員的情形。最後,觀眾還會看到吸食鴉片的器具,以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毒品的禍害。

冼星海是我國近代音樂史上作出偉大貢獻的人民音樂家,他出生於澳門一個漁民家庭,經過刻苦和精進的探索,融合中西音樂技法,在短暫的四十年創作出眾多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洋溢著根植澳門的兼容並蓄的人文氣質。其代表作之一的《黃河大合唱》在抗戰期間廣為傳唱,鼓舞全國人民抗戰的士氣,激發愛國情懷。澳門特區政府設立「冼星海紀念館」,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及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獻禮,以表彰冼星海對國家所作的貢獻,傳揚他的音樂成就,為青少年樹立榜樣。

望廈炮台座落在澳門北部的望廈山,於1866年竣工。直到 1960 年炮台才停止使用。此處現已改建成望廈山市政公園,四周環境十分優美,山路林蔭處處,遍植花木。這裡的羅馬式廣場、噴泉、人工湖、瀑布、長廊等與古老的炮台相互襯托,是一個旅遊的好去處。論 報 https://www.debate-news.com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