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首屆智慧農業大學智慧農業論壇暨成果發表/論 報
來源:
2020-11-15 00:18:33
瀏覽次數:3745
來源:
2020-11-15 00:18:33
瀏覽次數:3745
論 報–溫阡蕙/雲林
首屆雲林縣智慧農業大學結訓,計有197位農民獲頒結業證書,並展示學員學習成果及實務經驗發表,彰顯智慧農業大學提升農民生產技術及行銷能力的成果。會中舉辦智慧農業論壇,邀請國內重要產官學關鍵講座,以「農業創新。科技領航」為主題,在技術與職能兼具的課程外,更有前瞻農業發展願景之素養,讓雲林農業朝向新時代永續發展。
縣長張麗善表示,農業是雲林的主流價值,建構安全與科技生產環境、輔導安全品質驗證、打造優質雲林品牌和開拓內外行銷通路,為農民尋找創造利潤的契機,是縣府的農業主張也是責任,近年來結合產、官、學界執行雖已見成效,但要使農業發展更有內涵,農業人才的養成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首屆智慧農業大學課程內容和學程分配理論與實務兼具,透過農業大學的學習、研討、論壇與實務操作,讓學員們掌握脈動,提升專業能力,對促進農業交流,提升生產技術,強化行銷能力,養成學習效應,為雲林農業注入新活力有一定的幫助。
虎科大文理學院院長羅朝村指出,感謝縣府提供平台,讓學校能攜手農友向上提升,專精農業專業知識,更將科技同步帶入朝智慧農業邁進,無形中也讓年輕人願意投入,注入更多活力與創新。相信雲林農業將逐步走向全臺,更接軌國際。
農業處長魏勝德表示,首屆智慧農大招生熱烈,自7月開課,經過4個月訓練,共有197位學員順利完成2階段80小時課程及6小時論壇學習歷程。智慧農業大學第一階段「一條龍產業技術課程班」,分別在斗六特色作物地區開設果樹、蔬菜(二崙)、稻米(虎尾)、雜糧(北港)、養殖(口湖)、友善農業初階(斗六)及農產品加工及食品安全衛生(虎尾)等7門技術課程。第二階段「主題式專業職能課程班」,開設市場通路、智慧科技、品牌創意、休閒服務、機械設施、友善進階、食品安全衛生及加工技術初階及進階等8門專業職能課程。合計2個階段共開設15門課程,課程除了講座外,包含學員實習操作,更在地、更彈性、更實務的學習課程,智慧農業大學課程設計具多元課程及在地學習特色。
農業要能永續發展,農業人才的養成與發掘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智慧農業大學培訓是一條很好的進修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