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貓阿狗文學展 見證友毛進化史/論 報
來源:
2021-08-24 08:20:16
瀏覽次數:3743
來源:
2021-08-24 08:20:16
瀏覽次數:3743
論 報–薛維君/新北
文學見證了人類由主宰淪為鏟屎官、開罐器的篇章,臺灣文學館新推出的主題特展「友直友諒友多毛」,翻開臺灣文學作品「阿貓阿狗的文學史」進化歷程,2021年8月20日至2022年2月25日在新莊聯合辦公大樓一樓大廳展出,看看文學裡的阿貓阿狗!參觀者有機會得到限量貓狗杯墊。
根據統計資料,2021年臺灣犬貓數估計將有295萬隻,正式交叉超越15歲以下孩童的283萬人。不只毛小孩和真小孩的數量反轉,貓貓狗狗的角色也不斷竄升,從古早看門狩獵的工具動物,大幅提升到當今的寵物、甚至形影不離的親密家人。
特展展出貓狗相關的人類文學創作,並映照出貓狗地位的變遷,清末古典詩人林占梅在詩中即出現貓奴的稱呼,詩中所稱的貓奴其實是貓,但對貓的態度就像家人;當代作家駱以軍、朱天衣、方清純等人作品,揭露的則是擔任鏟屎官、狗奴才的真性情。而大量的動物書寫,也透露出值得關懷的流浪動物意義,全區分為「貓派、狗派,都幾?」、「從工具動物到夥伴毛孩」、「貓狗新聞台直播」、「擦去浪浪的眼淚」四大展覽題單元,結合手稿、貓狗藏書票及作家貓狗合影,呈現臺灣貓狗命運的前世今生。
本展主題不僅物種跨很大,展品年代也跨很大。自南科考古館商借的「臺灣第一狗」可追溯至距今4800多年前大坌坑文化時期,是目前發現最早與人共處的狗。近數十年來為臺灣社會所關注的流浪貓狗議題及紀錄片,也在臺文館精心策劃下,由北部貓狗絕育及防虐動保協會應援,呈現行動者及文學家對流浪貓狗的關注。
論 報 https://www.debat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