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繕遊民收容所 嘉義城市新亮點/論 報

來源:

2021-09-02 05:30:07

瀏覽次數:7497

談新聞–鄭中薇/嘉義

嘉義市擁有豐厚人文底蘊,市府重視舊有建物活化再利用,黃敏惠市長日前率團隊前往友忠路294號,實地視察「嘉義市重現木都再造歷史現場計畫-遊民收容所修繕及景觀工程」,現場聽取簡報後,指示以木都社區催生基地為基礎,注入年輕創意新量能,成為嘉義市青年關心公共事務議題、職涯探索與就業培力的重要交流場域。

黃敏惠提及,在地文史是城市最難能可貴的記憶,推動保存文化資產、存續歷史脈絡,呈現嘉義市多元樣貌。該區曾是臺灣煉瓦株式會社嘉義工場,高聳煙囪曾出現在畫家陳澄波《展望諸羅城》畫作中,可見當時嘉義市工業繁榮景象。後因時代變遷,改為由軍警單位管理的嘉義遊民收容所,也逐漸罕為人知。這次透過文化部補助修繕費用,加上專業建築師團隊進駐,得以揭開歷史的神秘面紗,綻放城市風采,讓嘉義市更加精采。

修繕後的嘉義遊民收容所除作為木育地方創生暨社區協作育成中心外,將定位成為嘉義市青年基地,注入年輕世代的創意與活力,同時串聯嘉義市東、西區文化均衡發展,帶動地方創生計畫,要讓「建築自由、空氣自由,陽光自由、思想也自由」,賦予舊建築強勁生命力,繼續點亮這座城市。

遊民收容所鄰近嘉義郵政總局、再耕園與嘉樂福觀光夜市,前身為日治時期臺灣煉瓦株式會社嘉義工場「煉瓦會社工場」房舍,當時的辦公廳舍。因紅磚需求量大,吸引不少工人前來工作謀生,聚居於此後遂被稱為「磚磘工寮」,是嘉義市早期以工業機能為主的地區,從現今「磚磘里」里名窺知一二。根據公文記載,建築物興建年代為民國32年6月1日,為60平方米一樓磚木造屋。

戰後時期,國民政府基於人員控管、社會秩序與政治考量,曾頒訂〈臺灣省取締散兵遊民辦法〉,建築物成為嘉義縣設置的遊民收容所。先後歷經多個機關管理使用,包含臺灣省政府、陸軍裝甲司令部和嘉義縣政府等,直到民國92年11月,建物主管由嘉義縣政府移交給嘉義市政府,遊民收容所已無遊民,今由市府警察局管理、文化局進行修繕。

嘉義市府為改造舊遊民收容所、催生木育創生基地,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民國107年起至109年間,陸續核定「嘉義市重現木都再造歷史現場計畫-遊民收容所修繕及景觀工程」,進行全區平面配置、建築設計與空間使用等規劃,包含東、西兩棟建築室內裝修、西棟穿廊整修與入口廣場路面施作等項目。

論 報 https://www.talk6s.com

回上一頁